

——把钻研作为追求
从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保持着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整整6年时间,在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电厂从事发电工作,先后任发电班组长、责工及大班长。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他深知这一路的艰辛,便从内心深处做好了岗位奉献的准备,青春不再,生命无悔,用有限的青春追求无限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从一名普通的汽轮机岗位运行工,成长为一名机、炉、电、化全能的值班员。在电厂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大胆创新,科学调整运行参数、改造系统管线,优化操作方法,使得发电机组效率提升了约3%。在工艺参数的控制方面,通过反复的试验调整,逐渐摸索出了适应本机组最优的供汽参数,用同等的燃料,使锅炉、汽机达到最优负荷。在吃透发电工艺及系统布局的情况下,对部分管线进行了大胆改造,使机组的热耗降低了1000kj/kwh,年增加发电量100万度,实现经济效益约20万元/年。在设备操作上做到细致入微,力求完美,机组每一次启动的振动值、位移值等参数不断优化,运行时四块瓦的振动均小于20um,做到了振动值在同容量、同型号、同厂家机组中最小。操作方法的改进,在提高设备效率的同时,延长了机组使用寿命,确保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发电运行是一项非常专业、非常枯燥的工作,但既然选择,则永不言苦。他自己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能够承受比别人更多的挫折和打击,才可能有所获,有所得。正是因为这种信念的支持,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记得当初在发电调试期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每天待在现场,跟着调试人员学习,一遍一遍的联动试车,一次一次的分析故障。有一次,在调试过程中,汽轮机三瓦瓦温88℃、回油温度79℃,均超出停机上限值(瓦温85℃,回油温度75℃),机组无法启动运行,公司领导及调试人员急得团团转,找不出问题的症结。他通过冷静的分析和对轴瓦供油系统构造的反复研判,提出了加装节流孔板保证汽轮机三瓦供油的方案,通过在二瓦、四瓦加装孔径为20mm的节流孔板,在保证二瓦、四瓦供油的前提下,增加了三瓦的供油量,实施后三瓦瓦温降至67℃,回油温度降至54℃,瓦温及回油温度均达到了规定范围,保证了机组顺利冲转,大大缩短了联动试车的时间。
当时,由于经验不足,锅炉省煤器经常出现泄漏事故,一旦泄露必然导致机组停运。由于每次停炉时间比较短,生产任务紧急,不可能等到烟道温度完全冷却后再进入,所以经常是温度降至60℃左右时就进去检修。看到和工友们每次从集箱人孔爬出时衣服裤子全部都湿透的狼狈样子,他在心理暗暗发誓,一定要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与检修条件。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大胆创新,最终提出了提高锅炉给水温度保护省煤器的方案,彻底解决了省煤器泄漏的问题,近三年时间省煤器未出现过泄露,此项改造在同行业同类型电厂中处于领先水平。
——用奉献诠释担当
2019年8月,于建红被调往大友铁合金厂担任副厂长,这对他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改善经营困境。通过对铁合金冶炼技术的初步掌握,决定通过利用自身特长——发电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开展以降低电耗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在熟练掌握铁合金冶炼工艺流程、各分子系统的作用及控制方式、配料计算、负荷控制后,重点参与了机械加料系统的改进优化,上料系统自动化改造、冷却塔加装填料及收水板改造等技术改造项目。并积极与技术先进企业就自动加料、矿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技术交流,对矿热炉自动控制系统及变压器有载调压改造等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为后续的逐步实施奠定了基础。
进入铁合金厂后,针对铁合金厂用电过程中功率因数偏低,导致产生力调电费及入炉功率偏低的问题,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在充分考虑投资、布局、效果及后期维护等问题后,主持实施了矿热炉高压侧无功补偿项目,项目建设时,从立项、招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全程跟踪把关,最终顺利完成,设施投运后效果显著,功率因数达到了电力部门的要求,每年节约用电成本约170万元。并且提高了入炉功率,有利于矿热炉增产降耗,后期效益可观。
——以成绩体现价值
默然回首,于建红参加工作已经7年,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对企业、对个人均产生了积极效果。先后完成了除氧器进汽改造、锅炉热风再循环改造、汽轮机轴封供汽至低加改造、汽轮机轴封供汽后轴封独立调节改造、“一种锅炉助燃管”等18项技术改造及先进操作法。2016年带头完成的“一种具有高除氧效率的热力除氧器”,被评为嘉峪关市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一等奖。2017年所完成的“一种汽轮机虑油装置”获嘉峪关市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奖;2018年完成的“一种同时进酸碱的混床再生方法”被评为嘉峪关市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一等奖,“一种虹吸罐在脱硫浆液系统中的应用”获嘉峪关市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获甘肃省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奖;他个人也先后获得2016年嘉峪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嘉峪关市“十大雄关工匠”、2018年度嘉峪关市“最美雄关人”、2018年度甘肃省优秀团员、2019年嘉峪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截止2019年底,共取得13项国家专利。2020年被推荐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在日常工作中,他也是积极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授给周围同事,促进个人先进经验向班组先进操作法的转换。所带领的班组先后获评嘉峪关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嘉峪关市工人先锋号”、“十佳创新型班组”、“甘肃省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